《云南日报》头版头条刊载宣威新闻《宣威:产业引领 平台联建》

2019-01-04 14:13

冬日,走进宣威市羊场镇宗德村委会,目之所及,青山如黛,田园似锦,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进村道路旁挂满了火红的辣椒。以往不起眼的小辣椒,近年来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小产业大带动 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


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吕云所家门口,吕云所的妻子正在挑拣晒干后的小辣椒,这些辣椒将交付给宣威市秋实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张苏友把农户们的辣椒统一收集后运送到城区的宣威市太坤调味品厂,加工成不同种类的辣椒调味品后销往全国各地。


“在合作社带动下,当地村民种植的500多亩小辣椒今年可产干椒100吨左右,另外550多亩产出的300多吨鲜椒早就卖完了,都是订单式种植模式,不愁销路。450多户种植户中有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明年计划增加种植面积,预计能带动2000亩左右的辣椒种植。”张苏友坦言,辣椒种植正逐步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行走在宣威各地,一幢幢现代农业示范园各具特色,一个个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基地美轮美奂,一座座瓜果蔬菜和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大棚内生机盎然……处处都能感受到产业扶贫带来的新变化、新希望。


近年来,宣威市不断探索和尝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每个新型经营主体都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出台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明细帮扶模式、扶持标准、扶持范围等方面政策,打好产业增收组合拳。“宣威市选准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市场需求,优化扶贫产业布局,重点培育生猪、马铃薯、烤烟、辣椒、蔬菜、林果、中药材等7大优势特色产业,制定产业帮扶计划,做到产业规划到户到人。2018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367个,建设产业扶贫基地214片13.8万亩,带动贫困户4.2万户11.4万人,形成了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的产业扶贫工作格局。”宣威市农业局局长李锐介绍说。


建平台促发展 激发可持续内生动力


时值岁末,宣威市太坤调味品厂内宾客满堂、热闹非凡,在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当地种植合作社的共同见证下,“坤太百万亩绿色双椒产业链助力脱贫”活动启动。“公司目前发展绿色辣椒种植5.5万亩、花椒种植4万亩,2019年计划组建合作社200家,发展辣椒、花椒种植各10万亩。”企业负责人黄太坤介绍,公司积极响应政府“万企帮万村”行动,先后与7个村委会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建立了“公司+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机制,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50个,带动20860户农民增收致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10户,户均增收9000元以上。


从2012年建立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到现在年销售额1.6亿元,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精深加工、连锁营销为一体的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运营企业,“平台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近年来,宣威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强各级党组织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整合脱贫资源、完善利益联结,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今年11月,宣威市积极建立健全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基层支部争红旗、党员干部争标兵、农民群众争积分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围绕提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成立相应的党工委,宣威市建立共商共议共推平台,统筹产业规划,用活政策支持,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按照有关规定,成立国有控股的“宣威市三农产业扶贫投资公司”,目前整合首期产业扶贫资金3亿元,28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子公司,12月底前公司实现实体运行。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用3年时间全面消除“空壳村”和“薄弱村”,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


“到2020年,全面提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实现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如期完成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8.5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38万人)、搬迁1.55万户5.13万人任务,贫困人口获得感和认可度进一步增强,确保2019年宣威全市脱贫摘帽。”宣威市委副书记许韶发表示。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